美白难、难美白,既要功效又要安全!
相信大家在开发产品过程中,多多少少都对美白难题有过纠结,“科学美白”的突破口在哪里?美白原料该如何选?不同的美白原料如何更好地做功效测试...
基于此,我们给大家复盘一下之前科普过的美白原料,希望能给各位工程师一点新的启发。
光甘草定
1989年,日本皮肤研究所Marazen从光果甘草中发现并提取出了光甘草定,光果甘草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化学成分有三萜和黄酮类,还含有少量生物碱、木质素、香豆素、挥发油和多种氨基酸。光甘草定被誉为化妆品界的“美白黄金”,公认具有超强美白功效。
传明酸
传明酸,是唯一一个临床应用长达半个世纪仍被广泛应用的经典止血药,1979年在使用传明酸治疗慢性荨麻疹过程中,首次发现传明酸能够淡化患者的黄褐斑,经研究表明传明酸对于治疗黄褐斑的治疗效果及起效速度均优于维生素C,由此传明酸作为一种治疗黄褐斑和美白新药物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间苯二酚
间苯二酚衍生物早期用作防腐杀菌。由于结构上与酪氨酸酶底物相似,是强效的酪氨酸酶抑制剂,低添加量即可达到优异的、快速的皮肤美白效果。
维生素
纽约曼哈顿皮肤科专家Francesca Fusco博士说,没有人能保证你所摄取的维生素能够直接影响到肌肤,但是如果采取直接涂抹的方式,它能直接作用于肌肤需要的地方,这也是各类以维生素为主要成分的护肤品有效的理论基础。
谷胱甘肽
谷胱甘肽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在体内作为重要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如与自由基、重金属等结合,把机体内有害的毒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排泄出体外。
壬二酸
壬二酸又叫杜鹃花酸,和果酸(提取自各种水果)、水杨酸(柳树皮提取物)一样,也是一种天然有机酸,其存在于谷类、小麦、黑麦和大麦等植物中。除此之外,皮肤表面马拉色菌也可以合成和分泌壬二酸。现在量产的壬二酸是通过油酸臭氧分解而来。
熊果苷
熊果苷又名熊果素,是指萃取自熊果的叶子呈白色针状的结晶或粉末,熊果苷能够通过抑制体内酪氨酸酶的活性,阻止黑色素的生成,从而减少皮肤色素沉积,祛除色斑和雀斑。
蛋白酶
蛋白酶的种类非常多,它们可以根据作用位置、作用方式和结构特点等进行分类。例如,按其降解多肽的方式分成内肽酶和端肽酶两类。前者可把大分子量的多肽链从中间切断,形成分子量较小的朊和胨;后者又可分为羧肽酶和氨肽酶,它们分别从多肽的游离羧基末端或游离氨基末端逐一将肽链水解生成氨基酸。
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一种非黄酮类多酚有机化合物,主要来源于葡萄、白藜芦、虎杖、桑椹、花生等植物,即有植物多酚的一些共性,又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
白藜芦醇能够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特别是B16细胞内的酪氨酸酶,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最终达到美白的功效。
曲酸
曲酸是一种天然存在的亲水性真菌代谢产物,是由真菌发酵生产的一种化学产品,日本健康科学研究所曾完成曲酸的诱变性和致癌性实验,实验结果大部分是阴性(即不会致癌),但也有少量动物的甲状腺和肝脏出现阳性(致癌)反应。
紫檀芪
紫檀芪是一种酚类化合物,它以紫檀属植物家族植物命名,紫檀芪是白藜芦醇的第3和第5位两个酚羟基被甲氧基替代所衍生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和白藜芦醇有着相似的功效,又被被称为“第二代白藜芦醇”,具有更强大的抗氧化功效。
泛酸衍生物
泛醇(Panthenol)又称维生素原B5,是维生素B5泛酸的前体。由于维生素B5性质及其不稳定,容易受温度和配方影响降低生物利用率,所以在化妆品配方中一般会使用它的前体——泛醇。泛醇的性质更稳定,渗透力更佳,易穿透皮肤屏障。
烟酰胺
烟酰胺最早是药用成分,临床上被用来防治糙皮病并口炎、舌炎,直到1974年,英国人Girish Parsad Mathur将烟酰胺放在了防晒霜当中,意外地起到了美白的作用。
鞣花酸
鞣花酸是一种多酚二内酯,是没食子酸的二聚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各种软果、坚果等植物组织中的一种天然多酚组分,成分温和、稳定、不刺激,是皮肤科医学公认可使用的有效美白成分之一。
阿魏酸
阿魏酸是一种源自植物的有机抗氧化剂,属于一组称为羟基肉桂酸的化学物质,存在于阿魏、当归、川穹、升麻等多种中药中,极少量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少部分与脂溶性物质结合物形成谷维素,大部分阿魏酸与细胞中的木质素、多糖和蛋白质等结合形成细胞壁的骨架。
珍珠
珍白因,一种提取自天然珍珠蛋白中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分为「珍白因」和升级款「珍白因Pro」。